
今年1月,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次設立“委員通道”,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家伶委員分享幫助中小家紡企業抱團出海經歷,引起大家共鳴。這一幕,恰是江蘇各級政協委員認真履職的生動縮影。
過去一年,江蘇省政協32名履職表現突出的委員獲通報表揚,751名省市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頭走訪企業,4323名委員提交調研報告……一組數字彰顯全省政協委員同心同向、敢為善為的實干擔當。
在全國政協指導和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江蘇省政協堅持把牢方向、服務大局、凝聚共識,突出優化機制、提升質效、建強隊伍,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凝聚磅礴合力。
服務大局,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思想領航,校準委員履職“指南針”。江蘇省政協緊扣核心命題,構建“五學聯動”機制——黨組領學、座談深學、課堂導學、云端互學、專題研學,將理論學習轉化為破題攻堅的“金鑰匙”。在省政協組織召開的常委會會議和一場場“云端讀書會”上,委員們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思想交鋒,累計建言千余條,其中不少被黨政部門采納。
“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是委員履職的‘第一課’。”江蘇省政協主席張義珍指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首先要堅持政治引領,各項履職活動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
上下聯動,貫通落實。在蘇州晶方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電路產業委員聯合工作室”,委員們分析行業痛點,積極建言獻策。蘇州市政協委員、晶方科技董事長王蔚牽頭提出“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相關建議,被工信等部門迅速采納,推動產業鏈研討會常態化、人才實訓基地等舉措加速落地。“委員工作室就像產業‘路由器’,串聯起政產學研的智慧節點。”王蔚形象比喻道。
鏈式協商,持續激活科創生態圈。在光子產業領域,江蘇省政協委員閔大勇的“構建全鏈條產業體系”等提案同樣擲地有聲。他帶領企業聯合12家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關卡,帶動蘇州高新區集聚光子領域企業超320家、產值突破720億元。“政協平臺讓我們跳出企業視角,以全局思維謀劃產業未來。”閔大勇深有感觸。
創新鏈條加速形成、拔尖優勢逐步顯現、集聚態勢愈發明顯……翻開江蘇新質生產力“相冊”,少不了政協委員忙碌的剪影。江蘇省政協委員、南通市工商聯主席陸建新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企業走訪心得。他和同事推動成立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實現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商(協)會全覆蓋。“張謇‘父教育而母實業’的精神,與如今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其實一脈相承。”陸建新說。
建機制、搭平臺、深調研、出實招。江蘇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孫志高介紹,為優化民營經濟生態,江蘇省政協舉辦政企協商座談會,省政府主要領導、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訴求,推動解決具體問題。“我們構建省市縣政協統籌聯動、省政協與部門協同推進、為企業精準紓困解難的機制,匯聚起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省政協建立常態化聯系民營企業機制,聯系195家政協委員企業,覆蓋19個行業55個門類;揚州市政協建設“揚企有話講”、政企銀對接會等平臺;泰州市政協創設“政企圓桌協商會”機制……
“聯系、服務是政協聯動履職的關鍵詞。”蘇州市虎丘區政協主席朱奚紅說,政協的紐帶作用可助力民營企業排憂解難,為民營經濟發展添信心、增動力。
民為標尺,服務高效能治理新格局
在蘇州通安鎮華通六區日間照料中心,老人輕觸電梯按鈕,不到20秒便能抵達活動中心。“以前上下樓費勁,現在隨時能找老姐妹聊天。”獨居老人周蘭芳說,這得益于虎丘區政協推動的“幸福梯”工程。去年,虎丘區政協依托全區41家委員工作室、33個界別工作站、64個基層協商議事室等聯系服務群眾載體,及時解決一批基層急難愁盼問題。
民之所望,履職所向。從田間地頭農技指導到社區矛盾調解化解,江蘇政協委員的身影始終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
前不久,江蘇省政協農業和水產專家來到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手把手教授水稻高產栽培和大閘蟹養殖技術,當地農場負責人、養殖戶們全神貫注傾聽,認真記錄要點。“過去靠經驗,現在靠技術,專家現場指導讓我們底氣更足了!”養殖戶陳衛說。
這場“科技下鄉”活動,是江蘇省政協送科技、教育、醫療、文化、法律“五送”關愛服務活動的縮影。去年以來,江蘇省政協通過主席會議成員牽頭調研、相關界別參與調研、政協委員自主調研等多種形式,圍繞“提升農村養老服務”“促進托育發展”“增加高校宿舍供給”等民生熱點出謀劃策,努力將群眾所思所盼助力轉化為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太湖湖體平均水質30年來首達良好湖泊標準,這背后離不開江蘇省政協委員、農工黨無錫市委會主委夏加增的積極建言。他建議建立“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耦合模擬系統”,實現對污染源精準溯源,助力太湖水質持續好轉。
長江沿岸,鎮江市政協民主監督小組不定期開展暗訪,推動散亂灘涂變身候鳥棲息地,江豚種群數量也持續增加;常州市政協圍繞建設無廢城市、生態綠城等議題,深入協商議政,為打造長三角生態中軸獻計出力……2024年,江蘇省政協開展“我身邊的風險隱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專項行動,動員全省各級政協委員帶頭落實安全責任、主動防范化解風險、積極提出意見建議,2萬余人次委員化身“一線哨兵”,提交社情民意信息2861條。省政協在此基礎上專報省委、省政府12篇專題信息,著力推動解決土壤污染、安全生產等一批隱患問題。
扎根一線,賦能基層治理。初春,泰州市海陵區政法服務中心“協商+調解”工作室里暖意融融,30余名政協委員輪流坐班,化解矛盾糾紛近400起。“我們建立委員輪值、調解會商、民意征集、專題協商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不僅有法律工作者,還有人社、工會、金融、環保等專家形成智庫團隊,形成調節關系、調和矛盾、調解糾紛的獨特優勢。”泰州市政協委員、海陵區司法局局長陳榮說。
鎮江市京口區政協秘書長曹明軍介紹,當地通過建立聯系清單、實事清單、任務清單、評價清單,架起委員與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們走訪企業、走訪社區、聯系群眾,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時提供義診、法律咨詢、講座服務等,深受群眾歡迎。”
守正創新,樹立高標準履職新標桿
“破損路面已修繕,感謝‘碼’上議!”淮安市漣水縣居民楊正能滿意地拍下道路煥然一新的照片。不久前,他曾在該平臺反映路面坑洼積水問題。
近3年來,淮安市政協在95個鄉鎮建立“碼”上議委員服務為民工作室,共征集群眾意見超20萬條,開展議事活動5.7萬余場次,推動解決問題近5萬個。
加快數字賦能,構筑委員履職“高速路”。江蘇省政協持續推進數字政協一體化平臺建設,完成機關運轉、活動管理、委員履職、技術支撐等功能開發,讓委員高效便捷“云”履職。“數字政協提案系統”通過對近3年2464件提案、120家承辦單位提案辦理情況和委員履職記錄深度分析、標注和建模,實現提案提交、審查、交辦、評價及分析全流程智能化。
培育協商民主文化,激發基層創新活力。江蘇蜂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欄上,張貼著“職工提案”獲獎名單。2名車間員工立足一線需求,優化軟膠囊包裝工藝流程,推動生產效率提高10.8%,獲得1萬元獎勵。“我們在企業創新成立協商民主文化工作室,開展職工提案收集、評比,給予真金白銀獎勵,大大提高職工參與企業發展積極性。”泰州市政協常委、蜂奧生物董事長張勇說。
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載體豐富的協商民主文化正在江蘇廣泛扎根。江蘇省政協扎實推動政協協商與人大協商、政府協商等協同配合,引導委員積極參與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同時建立健全政協專委會、界別聯系會商相關社會組織工作機制,圍繞地方重要工作、重點產業、重點行業,創新建設綜合性、多功能委員工作室,以協商之智推動更好聯系、服務、團結和引導群眾。
與基層群眾面對面記錄民聲,聚焦應對老齡化開展調查研究,和高校師生、科研人員深度交流創新人才選拔機制……臨近2025年全國兩會,住蘇全國政協委員步履不停,扎實調研。各行各業的委員們以團結奮斗、真抓實干之風,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
“新征程上,我們要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張義珍表示。
春潮拍岸,千帆競發。從太湖之濱到黃海之畔,從產業園區到阡陌鄉野,江蘇各級政協委員正以“同心圓”的向心力、“釘釘子”的執行力、“闖新路”的創造力,用協商民主之筆書寫助力“走在前、做示范”的時代答卷。